添加时间:2020-09-29 17:20:53
新基建,新在哪里…智慧工程,智在什么
新基建,新在哪里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的内涵,关键词是信息、融合、创新,这也澄清了“新基建”成为网红热词以来出现的种种误读:“新基建”不是取代“老基建”,而是在“老基建”的物理场景中叠加信息场景,以科技为发力端,协同作业,用“中国智造”助力“中国制造”。
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将变革性地改变交通运输业,不仅从技术上、方法上,更从思维模式上。比如,以车路协同系统为代表的智能交通发展,研究重点将从人、车、路协同,迭代为人、车、路、云的协同。从三维升级到四维,除了雷达传感器、卫星互联网、释放算力等技术支撑,更需要布局框架的全面调校。
截至3月底,13个省份公布了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累计总额达到34万亿元,是2019年我国GDP总量的34%。2月以来,中央4次对“新基建”做出重要部署。庞大的体量、中央的力挺,让快钱和热钱快速汇入“新基建”领域。值得注意的是,“新基建”的发展走的是重技术、轻思想的路线。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阐述了创新的必要条件,吴晓波在《激荡2020——疫情特别演讲》中将这些条件归纳为:方向+路径+工具=创新力。从这个初步达成共识的“创新公式”来看,目前,“新基建”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创新发展已经具备“工具”这一项,但方向仍需明确、路径仍需完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付出了相对高的成本,却得到相对少的收益。
如果说中国是被互联网改变得最彻底的国家,那么交通运输可能是被“新基建”改变得最彻底的行业。而只有技术与思想并重,才能让行业中的每一个领域在“新基建”的机遇中受益。
在“新基建”被推崇的同时,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对疫后复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老基建”对于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水泥、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复苏,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这是“新基建”所不能做到的。
再比如,智能建造中的BIM技术在国内应用时,大多数在国外软件的基础上做插件开发,也就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自己的房子,安全隐患大。解决这一困境的必要措施是尽快明确我国BIM技术实施的路线图,让“弃图纸”的BIM技术有自主发展的清晰蓝图。“新基建”的本质是智能信息化,但信息化不是万能钥匙,它可以加大信息的流转和处理速度,提高效率,却不能提升品质,行业效率和行业质量之间不能划等号。就像信息化催生的“新零售”,可以订制个性化产品、提高物流效率,但却很难实质提升产品的质量。
智慧工程,智在什么
推动交通网与信息网融合
布局建设新一代交通通信网。科学布局规划,积极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综合枢纽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站建设,逐步实现连续覆盖。
融合建设交通北斗时空信息服务网。基于国家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沿公路网、铁路网、航线、港口码头、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补充建设通导一体化北斗地基增强基准站,推进北斗时空信息服务网络全覆盖。
完善建设交通运输感知网。分类分级推动交通运输感知网络建设,实现所有路网、航道网运行动态感知全覆盖。加强重要隧道、桥梁、事故多发路段、浅险航段等关键部位主动预警设施部署。
推行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养护
在交通规划、设计、建造、维护等各阶段深入推广“BIM+GIS”技术的应用,建立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模型。部署应用水下地形、洲滩与岸线快速测绘装备设施。推行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健康状况在线监测、性能评估、风险预警、寿命预测,实施智能养护。
从信息化发展角度看,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已使智慧工程建设具备信息基础和产业基础;同时,不断提升的工业设备智能化水平,也为智慧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但纵观诸多工程的信息化或智能化建设,均存在不系统、不全面、不统一,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数据碎片等问题。因此,深入推进智慧工程实践必须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两者理论关系,采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两轮驱动模式,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保障各业务数据量化和集成集中共享,统一决策平台和管理智能协同。
就像北京天玑科技"智慧工程"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一样。它通过使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各种传感器、数传终端等物联网手段获取工程施工过程信息,上传到云平台,保证数据安全,并用北斗定位系统和BIM技术对工程进行精确设计和模拟,减少施工失误和重复施工。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通过手机,报警器等终端把重要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实现工程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改善工程质量。
构建交通智能运行控制网
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车道级、构件级高精度地图服务。布局建设交通沿线交通智能运行边缘云、云控中心,研究推进智慧公路发展,建立新一代交通控制网,通过云端控制实现交通网全局最优。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动态仿真,提高交通运输应急指挥能力,保证交通安全畅通。
推进客运枢纽服务设施智能化升级
全面推进客运售票、检票、安检、登乘等服务设备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客运枢纽服务“无纸化”,提升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效率。打造不同运输方式一体衔接、城市群城乡间同等服务的全程电子化服务体系,提供一次托运、全程无忧的高品质行李直挂服务。
打造自动化港口和转运中心
推动港口载运作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总结推广智慧港口先进技术经验,升级码头垂直运输工具智能控制、水平运输工具无人驾驶、船舶智能进出港等系统;开展基于“5G+人工智能”的港口自动理货、港区集卡自动驾驶,深化港区联动;实现码头生产作业无人化。大力推进数据赋能的港口物流服务,推动港口服务无纸化。
全面推广智能分拣系统。应用智能化安全探查、自动化分拣、机械化装卸等技术装备,进一步提高邮政快递分拣中心、客运枢纽包裹转运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
交通行业推动新基建可采取的主要措施科学布局规划,有序推动建设加强与发改、工信等部门协调对接,结合五年规划,做好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布局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先行开展交通新型基础设施试点示范,形成有效经验和建设规范,带动全面发展。加强项目统筹协调,保障有序建设,逐步扩大网络效应和规模效益。
完善标准规划,推动新旧基建融合
尽快研究完善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相关技术标准和工程规范,推动交通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同步养护,实现交通新旧基建深度融合,并避免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碎片化。
完善产业政策,推进跨界协同创新
聚焦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推动跨界合作、政企合作,构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自主可控的协同创新体系。鼓励建立“一带一路”协同创新联盟,打造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国际产业生态体系。
大家都在搜: 智能打桩定位系统、 智能压实度监测系统、 智能路面摊铺系统、 拌合站质量监管系统、 智能测斜仪、 智能表面沉降监测仪、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 尾矿库监测系统、 边坡监测系统、 山体滑坡应急监测箱、 工程机械智能引导系统、 地面沉降监测系统
北京天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玑科技)隶属于北京奥宇集团,是一家致力于北斗智慧工程应用的高科技企业。天玑科技以交通部公路院、中国水科院,北京地研发等为行业技术支撑,结合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整合行业资源优势,汇聚资深创业团队,深耕行业应用需求,深入了解中国特色,为用户提供一整套智慧工程建设全流程解决方案。
天玑科技成立以来高速发展,创新性的将北斗技术应用到公路、铁路,水利、机场工程建设领域,以工程质量过程管控为核心,将隐蔽工程透明化,为业主和施工总包单位解决质量,安全、效率、管理等核心问题。已形成TJMC摊铺系统,压实系统,桩基信息化系统,TJ-Cloud变形监测等系统产品,从终端到平台,硬件到软件,产品销售到全程技术服务为广大业主和施工总包方提供完善的北斗智慧工程方案。特别是基于北斗的道路工程质量信息化系统成熟应用于日照交发,武汉交投,中建四局,南宁绕城高速等项目中,京雄城际,江巷水库大坝,大兴机场沉降监测等项目中也已全线选用,积累了丰富的成功案例,得到业界高度肯定和赞许。
天玑科技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3A信用企业,国家、中关村双高新技术企业等认证,取得软件著作权10项,发明专利3项,是拓普康数字化施工产品核心代理商,已成为智慧工程领域的领军企业。天玑星,是北斗七星的第三颗, 尊为禄存星。天玑,主理天上人间的财富,喻为财富之星,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为业主提升管理,为业者提供保障,为行业积累财富。
天玑科技:北斗智慧工程系统方案专家--诚信,创新,专注,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