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69256199/18611000658

2020年重大工程投资看上海,新基建占据半壁江山

添加时间:2020-09-29 17:21:41

2020年重大工程投资看上海,新基建占据半壁江山

 

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对上海交通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上海市交通委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关于两新一重的部署要求,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因时因势抓好两新一重建设,推动交通发展提质增效,提升交通供给服务能力,培育交通新产业、新模式,激发交通发展新动能,实现交通更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们通过与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谢峰的对话,来了解上海交通在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推动两新一重建设对上海交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谢峰:首先,两新一重建设在新冠疫情后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受疫情影响,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投资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上海的交通重大工程投资占到全市重大工程项目的半壁江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基建、新城镇化、交通重大工程建设,将依托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科技赋能,实现上海综合交通网络和上海城市空间布局的加快完善,成为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向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其次,两新一重建设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抓手。上海2035城市总规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这对上海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重一新是落实国家和城市发展要求的重要抓手和必要途径。比如,在区域一体化交通方面,今年4月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总体形成,基本建成轨道交通上的长三角,中心城市之间享受1—1.5小时客运服务。采用传统的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模式已无法满足高密度发车的需求,应用城际轨道交通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交通新基建,推动实现新城镇化,才能真正实现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交通的快速化、公交化。


第三,两新一重建设是提升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践证明,推进交通两新一重对提升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能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投入使用,港区内AGVAIT等智能设备加快推进,港口自动化程度达到领先水平。比如,上海已经建成的地面公交实时到站预报系统,大大提升了公交服务的人性化水平,增强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再如,上海大力发展新能源车辆,在地面公交、出租汽车、私人小汽车等领域已经投入使用一定规模的车辆,并全力推进新能源充电桩的配套建设,全市建成各类充换电设施近28万个,其中公共桩和专用桩达到9.1万个,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21万个的建设目标,分时租赁共享汽车服务网点3600余个,在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重大工程投资看上海,新基建占据半壁江山(图1)

 

下一步,如何推动上海交通更高质量发展?


谢峰:我们将坚持规划引领,抓好战略布局,统筹谋划好上海交通两新一重发展新路径。充分认识两新一重的经济拉动作用,在上海交通新一轮发展中排好兵、布好阵。在交通强国上海方案、上海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新一轮上海交通发展白皮书等重大规划研究中突出两新一重的拉动作用,找准上海综合交通系统的薄弱点、突破口和发力点,以应用为导向、以技术为引领、以开放增活力,适度超前布局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催生一批交通新业态、新产业,推动上海综合交通体系更高能级、更高品质、更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落实国家战略,加大两新一重建设项目推进力度。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持续完善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一体化交通体系,进一步增强交通重大工程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主要措施包括,完善枢纽和对外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浦东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建设成为高标准、一体化、全融合的世界级一流综合交通枢纽。

 

推进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铁路建设。优化轨道交通网络,有序推进轨道交通239.9公里项目建设。其中,加快建设机场联络线、崇明线、14号线等172.7公里轨道交通线,建成10号线二期、15号线及18号线部分区段共67.2公里轨道交通线。同时,开展对外城际铁路网规划研究,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提升城市道路网络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北横通道、江浦路隧道、武宁路快速化等道路项目建设,打通金廊公路辰塔公路等10条区区对接道路。

 

我们将聚焦增能提效,注重传统交通基础设施赋能改造。科技赋能是实现传统基础设施功能转型、提高设施效率、提升交通供给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上海交通设施的精细化管养能力、智能化服务能力、交通大数据应用分析能力仍然存在短板,道路病害发现处置不及时、公路货运行驶车速偏低,事故频发、早晚高峰区域性拥堵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接下来,我们将以传统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交通设施服务水平。

 

主要措施包括,推进智慧高快速路建设,启动G60、嘉浏公路等路段试点工作,推动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加大城市道路数字化设施投入,加快实现全市路面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和全方位感知,为车辆精准定位、行驶规划和决策、养护管理等提供实时信息服务。推动港口航道智能化,结合港区发展,提升港区码头自动化程度,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本市高等级航道数字化建设,实现航道由传统的人工管理向数字化服务转型等。

 

我们将突出智慧绿色,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交通领域两新一重建设离不开新装备和新技术支撑。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车路协同示范推广、新能源技术拓展应用等方面,发挥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对两新一重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推进自动驾驶、5G通讯、V2X(车辆与环境互联)等关键设施信息化技术应用。丰富智能汽车测试场景,持续推动嘉定区和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奉贤全出行链开放道路测试基地等示范项目和工程建设,加快车路协同发展应用。

 

推动公交行业转型升级,总结71路、松江有轨电车等中运量公交运营经验,开展中运量规划研究工作,加快智能驾驶、新型车辆、新型制式等技术与公共交通的融合,提升公共交通整体品质。强化绿色技术应用保障,进一步完善充电桩建设标准,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能源充电桩管理运营维护平台建设,规范充电桩服务市场。继续大力推进岸电建设,提高岸电使用率。加快纯电动船舶研发制造。

 

我们将强化政策扶持,激发两新一重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前,两新一重领域的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出行新模式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撑,部分新基建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完善。下一步,我们将尽快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激发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主要措施包括,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向两新一重和交通科技创新倾斜,增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拓展融资渠道,支持和推进交通领域两新一重试点项目,促进创新应用、融合发展。探索新型建设模式,进一步推动跨部门协作,完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方面的顶层设计,探索适合交通两新一重建设的制度和模式。完善法律法规和人才保障体系,引导交通两新一重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北斗智慧工程

 

通过智慧工程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内部生产关系的转型升级,完成与“互联网+”社会生产力的和谐对接,还能进一步释放企业员工的创新创效活力,为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从信息化发展角度看,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已使智慧工程建设具备信息基础和产业基础;同时,不断提升的工业设备智能化水平,也为智慧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但纵观诸多工程的信息化或智能化建设,均存在不系统、不全面、不统一,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数据碎片等问题。因此,深入推进智慧工程实践必须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两者理论关系,采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两轮驱动模式,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保障各业务数据量化和集成集中共享,统一决策平台和管理智能协同。

 

北京天玑科技想做的"智慧工程"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业具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它通过使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各种传感器、数传终端等物联网手段获取工程施工过程信息,上传到云平台,保证数据安全,并用北斗定位系统和BIM技术对工程进行精确设计和模拟,减少施工失误和重复施工。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通过手机,报警器等终端把重要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实现工程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改善工程质量。

 

北京天玑智慧工程的目标:

 

1.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实施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打造标准统一、流程规范、业务量化的工程管控体系,形成全面感知、全面数字、全面互联、全面存储的管理形态,实现从发展规划、项目立项、前期设计、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移交运营到工程寿命终止的全阶段、全周期管理。

 

2.全方位风险预判。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数据管理和管控模型分析,形成大感知、大传输、大储存、大数据、大计算、大分析的管控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风险识别和预控。

 

3.全要素智能调控。通过打造工程建设中业主、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等相关方互联互通,彼此协调,形成枢纽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环保与物资供应、移民搬迁、电力送出等专业专项智能协同和统一高效的管控体系,实现全专业、全要素智能调控。



1-200925145922512.jpg

大家都在搜: 智能打桩定位系统智能压实度监测系统智能路面摊铺系统拌合站质量监管系统智能测斜仪智能表面沉降监测仪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尾矿库监测系统边坡监测系统山体滑坡应急监测箱工程机械智能引导系统地面沉降监测系统

北京天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玑科技)隶属于北京奥宇集团,是一家致力于北斗智慧工程应用的高科技企业。天玑科技以交通部公路院、中国水科院,北京地研发等为行业技术支撑,结合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整合行业资源优势,汇聚资深创业团队,深耕行业应用需求,深入了解中国特色,为用户提供一整套智慧工程建设全流程解决方案。

天玑科技成立以来高速发展,创新性的将北斗技术应用到公路、铁路,水利、机场工程建设领域,以工程质量过程管控为核心,将隐蔽工程透明化,为业主和施工总包单位解决质量,安全、效率、管理等核心问题。已形成TJMC摊铺系统,压实系统,桩基信息化系统,TJ-Cloud变形监测等系统产品,从终端到平台,硬件到软件,产品销售到全程技术服务为广大业主和施工总包方提供完善的北斗智慧工程方案。特别是基于北斗的道路工程质量信息化系统成熟应用于日照交发,武汉交投,中建四局,南宁绕城高速等项目中,京雄城际,江巷水库大坝,大兴机场沉降监测等项目中也已全线选用,积累了丰富的成功案例,得到业界高度肯定和赞许。

天玑科技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3A信用企业,国家、中关村双高新技术企业等认证,取得软件著作权10项,发明专利3项,是拓普康数字化施工产品核心代理商,已成为智慧工程领域的领军企业。天玑星,是北斗七星的第三颗, 尊为禄存星。天玑,主理天上人间的财富,喻为财富之星,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为业主提升管理,为业者提供保障,为行业积累财富。

天玑科技:北斗智慧工程系统方案专家--诚信,创新,专注,感恩

上一篇:北斗产业链效益显著 北斗系统应用将成交通强国建设重要支撑 下一篇:加快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新基建”北斗智慧工程新征程